杜鹃花丛映光明 赖比星摄于鳌鱼峰
需要做一些简要说明,以上五联均用了各亭所在有代表性的景点名,或描述的情形与亭阁所处附近景致有密切联系。如入胜亭正位于东海景区的中部,逐级登临至此抬头所见便是光明顶东北侧的白鹅岭,“仙人指路”与“喜鹊登梅”为同在景点“皮蓬”附近的一处松石,是从不同角度观赏,景致顿换而得名。“步步攀登”、“游兴正盛”与“喜鹊登梅”描写了游人登黄山渐入佳境的喜悦心情,与入胜亭名相吻合。
排云亭位于西海大峡谷与梦幻景的入口处,亭北边高高耸立着多座绵延起伏的山峰,那就是九龙峰,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前奏国歌时的伴随画面中就有这样一个镜头,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佳景了。但与之相应的在下联中的“八仙”至今似乎仍没有发现组合在一起的景点,仅有不明身份的一个“仙人踩高跷”和不知是何位仙人的一只“鞋”(“仙人晒鞋”)明显可见,其他七位“神仙”呢?
作者认为,梦幻景中奇峰异石比比皆是,要找到酷似传说中的八仙者并不难,只不过“他们”不结伴,深藏在梦幻境、大峡谷的不同位置罢了,相信聪明的游客们更具慧眼,略加寻找,是不难发现“他们”的仙踪神迹的(有幸的是,作者在第八次黄山之行时,于飞来石朝梦幻境方向还是找到了这样的景点,参见照片)。
“翻江倒海”与“腾云驾雾”指的是云海、云烟或云雾的不同情势、姿态,以紧扣亭名“排云”的主题。
进入莲花亭联中的景名仅有上联的“百步云梯”,下联虽未直点,但很明显是形容莲花峰的。作者曾将该联初稿向当时一同在黄山拍摄风光的常州市老年摄影协会主席耿兴余先生请教,他认为联中的“哼哈喘叹”在描述游人攀登陡峭的百步云梯的艰难情形方面很形象,但似乎又“太直白”了,不够“雅观”。
其实,作者在用此四个象声词时还有这样的考虑,这就是对黄山风光的“雅俗共赏”。黄山的景色太美妙了,以致不少游客禁不住会毫无顾忌地高喊几声,来表达自己眼中的愉悦和心中的爽快。实际上,这亦是人们从一个侧面对黄山风光的由衷赞美、叹为观止。
至于“雅”,作者希望在下联中“淋漓尽致”地描绘莲花峰的雄姿,却发现难尽其美。因为从不同角度眺望莲花峰,真是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不过,最具形象的角度似当以在鳌鱼峰上向东南方向仰望最佳,逆着晨光赏其剪影,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不但“花蕊”、“花瓣”清晰娇美,连衬托的“叶子”都是那样的逼真。
对于观日亭的对联,应该突出日出景致的壮观,但作者似乎却“轻描淡写”、“另辟溪径”,让松涛和云彩入联。因为在微风吹拂传来阵阵松涛声、伴随着平展的茫茫云海的清晨,登此亭观日出,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爽朗。
尽管联中并未道出谁在松树下听松涛,也没有指明谁在山峦上看“巧云”,但无疑是为黄山风光美景慕名而来、穿梭如织的游客了。其实,作者还试图以拟人化的方式,请在北海景区的两组峰石做松涛与巧云的视听主角。若对北海景点名稍有了解,便不难有这样的联想:“听”松涛的该是那群在始信峰、观音峰一带面朝南海的“十八罗汉”吧,而“看”巧云者则非那尊惟妙惟肖的石猴(拟作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莫属了。
何谓“巧云”又何时可见?在有云海并伴随和风丽日的日子里,至八、九点钟,云海高度往往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渐渐地抬高、趋于消散,这一过程中层层云海变成了朵朵云彩,即所谓“巧云”。至于此联的横批“涛起云涌”之意则是分别来自上下联与气象相联系的关键词“涛”和“云”。
处于天海的海心亭,是黄山风景区相对的中心点,只要天气晴朗无云,抬头北望,光明顶历历在目,近在咫尺,自不必说。但对于下联的“花艳”,可能真正体会或领略黄山花景的人并不多,一时难于理解。
其实,春天的黄山别有韵味,除有先后开放的腊梅、百合花等花木外,还有杜鹃花,每年4—5月当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之时,真可谓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不时跳跃、飞翔而过的八音鸟等各种鸟儿还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春天的黄山描绘成是花的海洋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您有兴致春游黄山,一定会令您耳目一新,而天海一带更是繁花似锦、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