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旅游景点介绍
2012-4-11 16:08:47
访问量:2813291
主要景点:
1、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的译音,是“红色”的意思。洞窟开凿在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之间。现存洞窟有编号的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较为完整、壁画遗存较多的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洞窟的形制特点、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并经放射性碳素断定时代,石窟主要是四至八世纪的遗存,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十九世纪初,清代学者徐松在他的《西域水道记》中曾对克孜尔石窟做了一些记载。1903年,日本人渡边哲信和崛贤雄,到克孜尔石窟切割壁画,盗掘文物。1913年日本人野村荣三郎、吉川小一郎对石窟进行调查。1906年和1913年,德国人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测绘、记录、拍照,劫去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塑像和龟兹文文书等珍贵的文物。此外,俄国人奥尔登堡、法国人伯希和、英国人斯坦因等都先后到过这里。1928年,中国学者黄文弼对克孜尔石窟的140个洞窟进行了编号,并测绘、清理了部分洞窟。1953年西北区文化局新疆文物调查组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测绘。1973年克孜尔石窟文物保管所又发现了一座洞窟。
克孜尔千佛洞的窟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一种是供僧侣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支提窟中有的是大像窟,庙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雕塑立佛;有的是中心柱窟,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还有的是方形窟。毗诃罗窟又称为“僧房”,多为居室加两甬道式的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窟,有规律地修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的小单元,从配列的情况来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克孜尔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画都绘在支提窟内,虽然塑像多已毁坏,但壁画尚保存约有5000多平方米。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佛的传记,主要布置在方形窟的四壁,以连续性的方格画面,将佛的一生从头到尾绘出,从而加以表现。另一类是说法图,主要布置在中心柱窟主室的两侧壁,虽多采用方格画面的形式,但却是单独成幅,一幅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幅与幅之间没有相互承接的关系。因缘故事主要表现了众生对佛所作的种种供养和显示了佛的神通广大。本生故事则是表现佛前世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和苦行。这些因缘和本生故事,除少数绘于方形窟的四壁,其它大都布置在中心柱窟的主室和方形窟的券顶上,采取单幅构图的形式,将券顶划分成许多的菱格,每一菱格绘一则故事。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所以画面采用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并选取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来表现,从而显得十分简洁明快。仅第17号窟的窟顶就绘有38种本生故事画。此外,壁画中也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和民间习俗的内容,如第38窟所绘的伎乐图,图中乐工或弹琵琶,或抱箜篌,或吹横笛,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第175窟中的耕地、制陶图,则是展现出了当时生产劳动的场景,是研究新疆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克孜尔千佛洞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研究龟兹社会的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库车县城以北64公里的山区,位于217国道1025.8公里处北侧,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型山体群组成,当地人们称之为克孜利亚(维吾尔语意“红色的山崖”)。峡谷南北走向,末端稍向东弯曲,全长5000多米,经亿万年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是我国罕见的自然风景奇观。
走进天山神秘大峡谷,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千态万状。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大峡谷内现已定名的景点共有四十二处,较为著名的有:神犬守谷、旋天古堡、显灵洞、玉女泉、卧驼峰、月牙谷、一线天、悬心石、虎牙桥、情未了等。峡谷内还有一处盛唐时期的千佛洞遗址,石窟内壁画艺术水平可与同时代敦煌壁画相媲美,而石窟中保留的汉文化完整丰富,在古西域地区数百座石窟中绝无仅有,体现着古龟兹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反映了维汉人民悠久的传统友谊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谷内游程曲折,峰回路转,泉水叮咚,鸟鸣啁啾,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令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现存编号洞窟52个,大多数是礼拜窟,称为佛堂。佛堂内各壁面均有彩色壁画,以描绘释迦牟尼佛为主,题材有佛前世本生故事、佛传、佛游化说法、佛涅盘,还有礼佛、乐舞供养、供养人像和山林景观图案等,大体上是按小乘派经律绘制的。此外,讲堂壁面和窟顶也均绘有壁画。壁画用土红色线勾描轮廓,平涂填色,用晕染法表现明暗与立体。画面人物密集。具有龟兹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明显受到中亚与印度艺术的影响。
13、克孜尔尕哈石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十四公里的山沟中,与克孜尔尕哈烽隧毗邻。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现存较完整的39个窟可划分为5组,每组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2001年06月25日,传奇合击发布网,克孜尔尕哈石窟作为北朝至唐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4、龟兹故城
龟兹国,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传奇合击发布网,龟兹当时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
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
15、苏巴什昭怙厘佛寺遗址
苏巴什昭怙厘佛寺遗址,也称耶利巴哥拉塞遗址。佛寺位于库车城东北约20公里的苏巴什北山龙口。佛寺分为东、西两寺,建于魏晋时期。
东寺尚存的谷建筑有佛殿、佛塔和众多的佛龛,龛内佛像已无一幸存,仅一座方座圆顶佛塔保存完好。
西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殿和方形土塔保存较完整。西寺中部为生活区,从残墙断垣中可分辨处房舍和街道的轮廓。西寺北部有17个千佛洞,其中大部分是禅窟,造型奇特。禅窟中尚存部分壁画和古龟兹文字,西寺西侧为古墓群。东西寺址中,曾出土过龟兹小铜钱、波斯银币和塑像、陶片、陶罐、釉漆以及唐代方砖残片。
1978年曾在西寺佛塔塔基下发现一座竖穴墓葬,经考古队发掘,出土文物有彩绘棺木残片、镇墓兽、单耳陶罐、锦片、铁制短剑和一具完整的骷髅。骷髅头骨面部和后脑部呈扁平状,这和《大唐西域记》中欧所述的“屈支国……其俗生子于以木押头,欲于匾髭也”相一致。这座古墓的发掘对研究谷龟兹历史文化、佛教艺术、民俗民情有着重要意义。
16、克孜尔尕哈烽火台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它坐落在库车以北盐水沟东侧,距县城13公里。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经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雄姿犹存。台残高尚有16米,东西底边长6米,南、北宽4.5米,下粗上细,由下向上逐渐收缩。烽燧主体系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5厘米,烽燧上部以木柱为骨架,每层间距约1米,顶部系土坯垒砌。由于长期风化,顶端部呈凹陷状,形成一大槽。烽燧北侧有片坍塌的废墟,系古建筑物的遗址,原本可由此登临烽燧之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17、库车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打死坐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制结构寺院,1923年重修后遇大火焚毁。现存寺院为1931年建成,在20世纪80年代曾予修缮,传奇外传搜服。
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七成,高耸的门楼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寺内礼拜大厅15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礼拜。纵横8行的64根六棱形大柱,饰似彩雕绘画,支撑起由102块方格画图案组成的天花板,华丽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小礼拜寺之北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
18、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位于库车城西1公里处,是一座伊斯兰教已故宗教首领的古墓建筑,距今已700多年。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有四部分建筑组成:进入墓地首先看到的是用玻璃砖、瓦装饰的高大门楼,门楼左侧屋檐下高悬一块木匾,上书“天方列圣”。进入麻扎门楼,正面为一长廊,西侧是用作礼拜的大殿,建筑物正面全是白木素雕伊斯兰花纹的梁柱。后院有一座坐东朝西的建筑,为默拉纳?额什丁墓室。麻扎四周古柏胡桐,交映承荫。
伊斯兰信徒默拉纳?额什丁为西来之始祖,威望很高,影响很大。每逢古尔邦节时,有近3万信徒来此礼拜,麻扎四周的田间、小道跪满了信徒,场面非常壮观。
3、天山神木园:
天山神木园位於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又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距县城西北60公里,海拔l700米,占地600余亩,天山神木圆也被称为“戈壁明珠”。
天山神木园维吾尔语就是“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坟地,位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集会和朝拜的圣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实际上是分布在高出地面几十米的土丘上的一处墓葬群。
相传公元11世纪,沙特阿拉伯一名叫苏力坦库尔什赛依德的伊斯兰教阿匐,带领2,000多名教徒,经印度到中国西域传教,受到当地人抵制并发生冲突。他们败退至此地时,大部分教徒战死,苏也阵亡被埋葬在这里,形成了麻扎。神木园内有许多千奇百态的树木和奇花异草,流水潺潺,树荫澧澧。伊斯兰教徒也经常云集神木围进行穆圣活动。
据县志记载,是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败退此处时(此地称色日克维都,维吾尔语,意为黄色的土地,亦不毛之地),教徒们又累又渴,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就用离开麦加时穆罕默德送的手杖插在现在泉源的位置上,泉水就涌出来了。后来,他又把手杖分别插入各处,凡手杖插过的地方,泉水就涌出来,而且奇迹发生了,有水的地方都变成了绿洲。墓地周围为戈壁荒丘,圆中却以美丽奇特的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古朴淳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而享有盛誉。
园中的树木种类很多,有杨树、榆树、柳树、白蜡树、还有核桃、杏树等,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它们形态各异。那些苍劲的古树,有的曲折盘旋,贴地而伸;有的匍匐在地,犹如龙蛇之状;有的躯干壮硕稳固,枝条随风起舞;有的树头与根部相连,分不清哪是根,哪是枝;有的树倒地后,又从根部生出新枝,笔直向上,长成参天大树。园中有一棵斜长的大树,根部早已腐朽,而树冠依然生机勃勃。园中最高大的一棵杨树,据资料介绍高96.23米,直径6.25米,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4、乌什燕子山:
燕子山坐落在距阿克苏市120公里的乌什县城西,山上蚌壳化石比比皆是,有的成片镶在岩壁上。化石千姿百态,有的形似燕头,有的形似燕尾、燕翼,故有燕子山之称,实则是一座蚌壳化石山,证明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燕子山山腰石壁中,竖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远迈汉唐”四个钢筋有力的打字,形象的技术了乌什县远在两汉和唐代就与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登上化石山,远眺白雪皑皑的天山和一望无际的农田,俯瞰乌什县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化石山下是著名的燕泉公园,园内绿荫下有一排一字形九眼清泉,号称“九眼泉”,泉水翻滚如沸,四季不断。园内亭台楼阁,古树参天,古色古香的一座石坊,像一朵出水荷花坐落在人工湖心。游览过燕子山后,沿傍山小径来到燕泉公园小憩,令人凉爽舒心,心旷神怡。
5、柯柯牙绿化工程
位于温宿县和阿克苏市东北面,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原来风大沙大,为天山南麓荒漠中冲积扇一片亘古荒原。近十几年来,经过全社会义务植树造林,已形成长25公里、宽300米,面积3万亩(2000余公顷)的防护林带。昔日狂风肆虐、黄沙漫漫的荒漠隔壁变成为树木参天,浓荫蔽日的人造森林,成为既可防风固沙,又具经济价值的“绿色长城”,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成为阿克苏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6、铁热克温泉
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卡普斯浪河下游东西两岸。温泉分布于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水温61°C,流量3升/秒,水中含以硫磺为主的多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尤其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有显著的药浴疗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南疆各组群众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来这里沐浴疗病,使这沉寂的山沟焕发了生机。
7、察尔齐雅丹地貌
在新疆有多处雅丹地貌,察尔齐雅丹地貌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西南处,是察尔齐盆地戈壁滩中遍布雅丹地貌的典型代表。
这些风蚀岗阜像无数遨游在沙海中的长龙,远远望去,雄壮、神奇、多姿,登高俯视,那淡黄色的土丘,被肆虐的狂风常年累月吹蚀得多姿多彩,有的像摩天大厦,有的像古城堡,有的像高高耸起的布达拉宫,有的像一座座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的像鼓帆竟发的船队,纵横交错,充满神奇、悲观、苍凉,令人遐想联翩。
8、大小龙池
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90公里处的群山环保之中,海拔2300米,紧邻217国道。有两个高山湖泊,俗称大龙池、小龙池,景色十分秀丽。
大龙池水面面积约2公里,龙池四周环山,山头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雪线以上生长着名贵中药材――雪莲。山下云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绽放点缀其间,偶尔还可见到雪鸡、黄羊。著名的天山公路像一条黑色的巨蟒,沿龙池蜿蜒伸向天山深处海拔3700米的“铁力买提达坂”,越过新疆最长的公路隧道前行约70公里,就进入了牛羊成群、水草丰盛的巴音布鲁克草原。
大龙池由天山雪水融汇而成,水域宽阔,清澈见底,神话传说西王母曾在此沐浴。与大龙池相邻的一处湖泊称为小龙池。
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去印度取经时,曾途经大龙池。在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于大龙池的生动描述。
9、克孜尔亚山
克孜尔亚山位于库车县城北山区,俗称“北山”,史称“赤砂山”。出库车县城向北,在去“大龙池”的公路两侧,群山环绕,怪石林立,由红、黄、绿、白多种色彩组成了千姿百态的山峰。著名的“赤砂山”景区,就在这条公路的65公里处。赤砂山色彩呈红褐色,在阳光照射下,烟雾缭绕,似燃烧的火焰。
这里还有造型奇特、美丽的山峰,千百年来在大自然神力的雕琢下,有的像云南的石林,有的像西藏的布达拉宫,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原始人类居住的石屋。。。。。。库车古代著名的可可砂炼铁遗址就在此景区附近。
10、阿艾石窟
是一座略呈长方形洞窟。窟内三面墙壁皆绘有壁画,正面壁画的下方有一坛台,坛台上已无塑像残留的痕迹。从洞窟的形制上看,与以往库车境内的其他石窟寺形制不同,可以排除大像窟、讲经窟、僧房窟、禅窟的可能,这座石窟应当是礼拜窟。礼拜窟的用途有两种:一是用来塑造、描绘佛像,用以纪念释迦牟尼;二是用来礼拜、供奉释迦牟尼的地方。在洞窟附近没有发现僧房窟,因此,洞窟不可能有固定居住的僧侣,只能是善男信女如期做礼拜的地方。
洞窟正面的壁画上绘有西方三圣图,居中为阿弥陀佛,左侧是观音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这幅壁画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描绘出的西方极乐世界景象:画面的背景有亭台楼阁,上方绘有祥云朵朵,菩提双树和回环畅游云雾间的飞天像;下方阑台有宝池、玉桥,左为一组乐队,画面上有箜篌、琴、大鼓、筚篥、阮、腰鼓、排箫、琵琶等,构成了一幅西天极乐世界。
洞窟的右壁绘有卢舍那佛、琉璃光佛和文殊菩萨等五尊画像。琉璃光佛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也称作大医王佛,《药师本愿经》称琉璃光佛曾发十二誓愿,救助众生疾病,治无名痼疾。卢舍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为密教的本尊。据密教经典称,卢舍那佛身内包含一切世界,能在一切世界中转法轮,调伏众生,法力无边。壁画中卢舍那佛的胸部、腹部、臂部都绘有小佛,尤其是佛膝下双腿各绘有两尊菩萨,双手托盘,变态传奇65535,盘中有水果等供品,这四尊菩萨均为供养菩萨。从面部和服饰的特征可以看出是以古代龟兹人作为绘画原型的。
卢舍那佛右侧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表示五种智慧。按中原佛教的排序,他常伺立在释迦牟尼左侧,但在此处与卢舍那佛、药师琉璃光佛并行排列,或许表明与中原佛教微细处的差异。五尊菩萨旁均有汉字榜题,如:“清信佛弟子寇庭俊敬造卢舍那佛”、“文殊师利菩萨似光兰为合家大小敬造”等等。
在右壁的上方绘有千佛,一排排小佛像身着僧衣结跏趺于莲台上。千佛旁可见榜题,如:“妻白二娘造七佛一心供养”、“申令光敬造十六佛一心供养”等。白姓自西汉至唐代是龟兹的大姓,白二娘应是一位龟兹女性,可见当时佛教在龟兹流行之盛。所谓十六佛即十六观,源出《无量寿经》,也就是密教所崇拜的十六尊佛。
11、库木吐拉千佛洞
开凿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现有洞窟112个,分为南区,北区,丁谷山峡谷区三部分。
北区为主区,有80窟,南区是进入口,分两部分,共32窟。丁谷山峡谷区只有少量石窟。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直到七世纪,整个面貌与克孜尔同期石窟接近,有显著的龟兹地方风格。
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在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现有洞窟112个。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的时间从两晋,经隋唐,延续到宋代。
唐代是龟兹地区佛教的鼎盛时期,所以盛唐时开凿的洞窟较多。库木吐拉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从时间上它是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先驱;从空间上看,它正处于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波斯以及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汇集点。
库木吐拉千佛洞的壁画不仅有西方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有着本地独特的艺术风格。库木吐拉千佛洞窟内和窟外石崖上有大量的僧侣题名、题记以及并行的回鹘文题记、古龟兹文题记。这是研究古龟兹历史文化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
12、森木塞姆石窟
出克尔希村向西北方向前行约5公里,进入一片戈壁之中,就可以望见前面巍峨的哈尔克山。再行5公里许,便到达哈尔克山的山口。往前看去,在两旁高山夹峙的山谷中有一股小溪流出。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山腰岩壁上锗落有致地开凿出一个个洞窟,这就是森木塞姆的石窟群。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的库鲁达格山各地。开凿的年代约在公元四世纪,略晚于克孜尔石窟,大约在公元九世纪逐渐衰败。
较突出的特点是,是期佛本生故事多选用猕猴有关题材,如猕猴王舍身救群猴,狮子王舍身救猕猴等。早期多属小乘佛教思想,具有明显龟兹艺术风格。
整个森木塞姆石窟群按位置可划为东1南1西1北1中五区。中区土丘上还留有长近80米1两端有高大建筑残迹的地面寺庙遗址。
从建筑上看,森木塞姆石窟群气势雄伟,规模巨大。远望如一幢幢大厦在深山峻岭之中拔地而起,蔚为壮观。森木塞姆石窟可统计窟形的39个窟中,中心柱窟22个(其中包括中心柱正面塑立佛的大像窟4个),方形窟15个(其中套斗顶窟10个,穹窿顶窟5个),僧房窟2个(其中禅堂1个)。
在森木塞姆石窟中,作为洞窟绘塑主体的塑像多已不存,现存壁画题材以因缘、佛传故事为主,人物画多以土红色勾画轮廓,晕染法表现明暗与立体,用色艳丽。晚期洞窟壁画则出现了汉族及回鹘的画风。
阿克苏简介: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面积:总面积13.25万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00多万。 行政区划分:现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是一片神奇而肥沃的土地,这就是阿克苏。"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色的水",网通传奇发布。因阿克苏河从境内流过,所以得名。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北靠天山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临中吉边境,南邻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域,是古代姑墨、温宿国所在地,汉朝归西域都护府,唐代又辖于安西都护府、龟兹都督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中道。清代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境内旅游佳境甚多。有雄浑巍峨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奇境,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一峰一漠一河"构筑了阿克苏奇特多姿的生态景观。雪峰倒映的高山湖;牛羊成群的草原;一泻千里的塔里木河,千姿百态、亦真亦幻的盐水沟雅丹地貌;景幽情浓、流淌千年的千泪泉,避暑胜地九眼泉,奇泉怪树、古木奇绝的戈壁魔城天山神木园;国际狩猎场黑英山、老虎台;新近发现的文化真迹和旅游佳境天山神秘大峡谷等等。阿克苏地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古国"遗址在库车县境内,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寺群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阿克苏独具特色的古龟兹乐舞等艺术精品,被誉为"歌舞之乡"。阿克苏地势广阔平坦,土层深厚,光热丰富,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区。春天碧波万顷,夏秋遍地金黄 ,瓜果飘香。艾西曼湖、多浪水库和胜利水库,是水禽的栖息。这里盛产各种鱼类。河湖、渠道、林带、条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瓜果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