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医巫闾山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登临吟咏之所,今天的医巫闾山是广大游客休息览胜、巡幽探奇之地。清代诗人赞美曰:檐前无数好峰峦,醉眼诗肠冰雪寒,不识闾山真面目,请君来此凭栏杆。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小编本人便亲自登临位于辽宁省北镇的医巫闾山,领略了一下这座神山绚丽多彩的雄姿倩影和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不得不说,医巫闾山融雄奇与灵秀于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融多种思想流派于一体,具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确实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镇山文化
在中国诸多历史文化名山中,有五大岳山(简称“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还有五大镇山(简称“五镇”):北镇医巫闾山、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
在全中国都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做的今天,五岳的名声日甚一日,早已被做足了文章,而五镇却始终默默无闻,甘于寂寞,小编本次来到五镇之首的医巫闾山,才明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个道理。
五岳、五镇所镇祀的地理方位是由首封岳镇的帝王派勘测官员及风水先生在中国版图上丈量推算而命名出来的。毫无疑问,作为“五镇之首”的医巫闾山,一定是块儿风水宝地了。
医巫闾山傍山面海,俯瞰一马平川的辽河平原,以气吞沧海之势,屹立北方,又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枢纽,因此,特殊的地型和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使笃信风水学和星象学的古人早在虞舜时期,就把这里封为镇山,期盼这座神山能够为北方地区带来福运。北镇也因医巫闾山而得名。
自医巫闾山被封为镇山之日起,历经数千载历程,多个朝代、多位皇帝、包括朝鲜人和日本人都曾祭拜医巫闾山进行祈福,祈望天下太平。因此,医巫闾山体现的是一种期盼平安、吉祥、和谐的民族文化,也是北方民族的精神支柱。
历史文化
拾级而上,攀登医巫闾山的过程,就好像浏览一部厚重深奥的史书,参透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这里有辽代皇帝乾、显二陵,有渤海国遗民祭祀的神坛,有元代贤相耶律楚才的读书堂,有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的教场,有明长城的城堡,有清代的柳条边,有数不尽的摩崖石刻、碑廊亭台。可以说,医巫闾山就像一座展览馆,在向人们展示着北方的历史,北方的文化。
一路走,一路了解这些历史,在以寺院为中心的玉泉寺、大阁等十几个相连的景区,山峰相连,古刹隐现,不时有碑刻记述着它周围的山峦形势和庙宇的历史。
印象最深的是医巫闾山与辽代的渊源和故事。辽代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来到医巫闾山狩猎、祭山和祭祖,在这里埋葬着辽国的三代皇帝和几十位皇妃二十几位大臣。辽代的太子耶律贝曾经在此山读书作画,在辽国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也与医巫闾山有着很深的渊源,曾在山上亲手种下两棵柏树,也就是如今观音阁前的龙凤柏。
祈福文化
与其他神山不同,医巫闾山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多元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医巫闾山文化的根脉、底蕴、内涵,并不是单样单色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医巫闾山是包括儒学、道学、佛学在内的不同学派、不同教派人物的共居共处之地,并不是单一的佛教名山或道教名山。
很难想象,在医巫闾山,各个教派、各种学说的先辈哲人智者都有一席之地,都有自由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众多的庙宇寺观林立,显示一种多样性共存的局面。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和谐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一体”的特性。
所以,在医巫闾山,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和接触独特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这里有千年古刹——观音阁;这里有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遗赠医巫闾山的稀世珍宝紫砂铜佛——圣母观世音;这里有唯一亲受皇封的天下第一仙堂——胡仙堂;这里有建在贤臣名相读书堂内的——文殊院;这些深山中的古刹、山麓间的神祠,无一不展示着它的唯一与独特。
在这些古刹神祠、龙山仙境里,游人不绝、香客不断,烟云缭绕,我们那驿动的心,也逐渐得到净化,慢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