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冬挡不住参加首届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骑手们的热情,从联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启动至今,赛事的热度依然不减。呼啸驰骋的赛马与威武潇洒的骑手们成为赛场上的一道风景线,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到现场感受赛事的魅力。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不断加大马产业推进力度,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强化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方式,重点围绕蒙古马保护、马奶产品加工、马文化旅游、马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入推动现代马产业发展系列工作,逐步推动全旗马产业加速“跑起来”“活起来”,让“马背经济”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有效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这些年,西乌珠穆沁旗马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随着各类马文化节、马精品赛事的举办,马产业逐步兴起,当地牧民也迎来了新的创收机遇。”西乌珠穆沁旗推进马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布赫毕力格说。
与此同时,西乌珠穆沁旗挖掘蒙古马文化价值,积极争取相关重大项目资金,加大原奶基地、标准化马奶加工厂等建设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帮助牧民通过养马增收致富,许多牧民通过养马、出售“策格”(酸马奶)等方式走上了发展马产业之路。
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额尔登宝力格嘎查牧民乌云格日勒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家养殖马匹已经好多年了。我的父亲也是远近有名的驯马手,他把马养得膘肥体壮。马匹数量也从过去的十几匹发展到如今的百余匹。”在父亲的影响下,乌云格日勒从2021年开始挤马奶、做“策格”,成为当地制作“策格”的能手。她不断扩大规模,将“策格”卖到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地,在马产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敞。
牧民乌云格日勒正在挤马奶。(受访单位供图)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具制作经验,精湛实用的马具制作工艺已成为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巴图巴雅尔的马具制作室,屋中陈列着精美的马具成品,环视四周,还有鞭子、缰绳、肚带等配件。巴图巴雅尔是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额日格图嘎查进城牧民,是草原上马具制作的手工艺人,多年坚持手工制作马绊、马笼头、马鞭等马具。“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向父亲学习制作马具,马具是蒙古马不可缺少的备件,也是马文化的内容之一,我愿为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而努力。”巴图巴雅尔说。
图为夏日在草场上悠闲吃草的西乌珠穆沁旗蒙古马。经济日报记者 余健摄
这些年,西乌珠穆沁旗依托“中国白马之乡”品牌影响力,不断延伸马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休闲马产业与特色产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西乌珠穆沁旗蒙古马存栏46987匹,占全旗存栏牲畜的2%,已培育马奶加工企业1个,马奶加工小作坊7个、马业合作社17个,全旗挤马奶牧户达60余户,年均马奶产量200余吨。
“我们将继续做好蒙古马保种育种工作,充分发挥四级区核心育种场白马繁育基地的带动作用,联合全旗63个蒙古马保护核心区,加强马匹培育力度,为现代马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布赫毕力格如是说。